美國貨幣經濟走向與中國宏觀經濟形勢研討
時間:2015-06-03
2015年6月1日上午,應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CCWE)邀請,舊金山聯邦儲備委員會總裁兼CEO約翰·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及副總裁馬克·施皮格爾(Mark Spiegel)一行人在中心會議室針對中美雙方最近的一系列熱點經濟問題同中方專家進行了交流和溝通。內容主要涵蓋了美國現階段經濟的走勢與預期,美聯儲調息對中國經濟可能帶來的影響以及當下促進和制約中國經濟增長的各方面因素。
CCWE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和研究員王紅領出席了本次會議,參加討論的其他中方專家還包括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研究員鄒平座,中國銀行戰略發展部副總經理兼國際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宗良,商務部研究院副主任研究員張莉及社科院研究員劉霞輝等。
威廉姆斯先生首先向中方簡短介紹了美國經濟目前的基本狀況。他認為美國的經濟增長已經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有望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通貨膨脹率和失業率分別降到2%和5%以下。針對美國第一季度同歐元區相較偏低的GDP增幅,威廉姆斯給出了三個原因:首先是受到今年惡劣天氣的影響,房地產業和銷售業出現下滑;其次是由于西海岸部分港口發生勞資糾紛,使得吞吐效率降低;最后是美國統計部門的季度慣例 - 即在過往年份中,美國相關人士有壓低第一季度經濟增長數字的習慣。威廉姆斯表示,美國經濟的復蘇,將加快美聯儲增息的步伐。根據他的估計,調息時間預計會在2015年年內,與會雙方都認為,屆時中國股市將有可能因此遭遇一定程度的震蕩。
隨后,針對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態勢,中方也向美方進行了一個基本概況的描述。首先專家們給出了7%這樣一個2015年GDP增長的預估值,然后進一步從正反兩反面給出了根據。具體的利好因素有:基礎設施建設和生產環節改進方面(尤其是鋼鐵業)的持續投入,國民消費在GDP總量增長中的比重不斷上升;不利因素包括:房地產市場下滑,全球貿易總額的下降以及由于強效反腐倡廉導致部分地方政府出現觀望心態,無法充分貫徹中央意圖等等。
在會議尾聲時的討論環節,針對關于經濟增長中消費所占比重相對較低是否表明了中國經濟的結構性缺陷時,與會專家給出了不同的觀點。專家指出,中國經濟增長有著顯著的自身特色,不能完全用西方的分析方法給出籠統定義。中國政府及相關國有企業通過每年投入在公共設施上的花費相當可觀,而國內部分領域也會通過內部交易完成財富的轉移,而上述兩個方面的支出很難有效統計,并沒有完全體現在數據上。